中医古籍
  • 《医院药学》 四、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结核病和麻风病同属分技杆菌引起的疾病。由于分技杆菌生长速度缓慢,可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这两种疾病的病程发展往往是缓慢的。化学治疗时间需要长期用药是它们的特点。因此病人的合作情况、药物的毒性和细菌抗药性就成为治疗过程中的共同问题。对这两种疾病的治疗药物实际上有一部分是相同的。

    (一)抗结核病药物抗结核药中疗效较高、毒性较低的有异烟肼、甲哌力复霉素、链霉素和乙胺丁醇,可作为第一线抗结核病药;对氨水杨酸钠、吡嗪酰胺、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氨硫脲、紫霉素等疗效低或毒性较大,应列为第二线抗结核病药,用于对第一线药物耐药菌感染和复治的病人。在我国,鉴于当前药品生产的实际情况,暂将对氨水杨酸钠保留作为第一线药物,把甲哌力复霉素、乙胺丁醇列入第二线、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这种情况将会改变。

    异烟肼(雷米封,Isoniazid,INH,Rimifon)

    (1)不良反应

    1)神经系统:如果不同时服用维生素B6,外周神经炎的发生率相当高,每日剂量6mg/kg时发生率约为20%。可引起失眠和精神兴奋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致抽搐、昏迷和中毒性精神病。

    2)肝损害;较大剂量或较长期应用可致肝损害,严重者肝呈多叶性坏死。年龄愈大发生率愈高。有报道20岁以下病人中发生肝损害者极少,20~34岁者发生率为0.3%,50岁以上者为2.3%;服用该药的病人中,有12%可见血浆转氨酶活性增高。发生肝损害的机理不明,近年有人提出这一毒性可能与本品代谢产物乙酰肼对肝细胞的损害有关,故快乙酰化者可能更易受损害。老年和原来有肝病者应慎用。

    3)过敏反应:常见的有皮肤疹、药热、偶见粒细胞缺乏、视神经炎、排尿困难等。与吡嗪酰胺和乙硫异烟胺可能有交叉过敏反应,应予注意。

    (2)相互作用:此药与其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导致神经改变伴有色觉障碍及罕见的其他视力紊乱或弱视,与苯妥英钠合用更易产生头晕,动作不协调及过度镇静的症状。应避免与富含酪胺的食物共食。

    (二)抗麻风病药抗麻风病药物中疗效较好、经验较多、应用最广的是砜类药物-氨苯砜;其他如丁氨苯脲、麻风宁、氯苯吩嗪等对麻风病亦有一定疗效。

    氨苯砜(苯丙砜Dapsone,DDS,Phenprofone)

    (1)不良反应

    1)血液系统: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溶血和发绀。每日用氨苯砜100mg,有25%的病人可产生贫血,G-6-PD缺乏的患者尤易发生。

    2)消化系统:有时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

    3)其他:皮疹、药热、头痛、失眠、中毒性精神病等,停药后可恢复,剂量过大还可引起肝损害和剥脱性皮炎。在治疗早期呀增量过急,患者可发生麻风症状加剧的反应(麻风反应),一般认为是机体对菌体裂解产生的磷脂类颗粒的过敏反应,可能是预后良好的表现。

    (2)致畸性:有致畸性,孕妇忌用。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刘松峰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叶霖
  • 作者:
    郭士遂
  • 作者:
    陈士铎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