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葛氏肘后》治下痢,经时不止者,此成休息疗之方。
上取龙骨,炙令黄焦,捣服方寸匕,日三服。即愈。
《葛氏肘后》又方
上用龙骨四两,捣如小豆大。五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分为五服,效。
《保生信效》松焙饼子治一切块癖积滞,气血瘕聚等一、二十年者方。
细墨(半两,焙) 芫花(醋浸,炒焦赤) 青蒙石 大戟 干漆(炒) 五灵脂 荆三棱 蓬莪术 密陀僧 陈橘皮(去白) 牡蛎(烧。各半两) 巴豆(一两,去皮,用湿纸三处裹烧,纸焦止) 大干枣(十四个,去核烧存性)
白丁香 砂(研) 虻虫(去翅、足) 斑蝥(同上。各一分)
上同为细末,醋煮面糊丸如皂子大,捻作饼子。记以所伤物煎汤,或面汤送下一丸,须以齿啮咽之。其积渐渐移近下,再服,再觉移下,更一丸则积自下。若寻常要宜转,只以面汤下。血积块癖,经血闭塞,大人、小儿久痢脓血、休息恶痢皆治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玉命丹治小儿久患赤白痢,及休息痢不止,腹肚虚鸣,日渐羸瘦、 眉,多吃泥土,可食者方。
硫黄(研) 密陀僧 黄丹(各半两) 寒水石 白矾(各研二两,用新瓦饼子入五味,用盐泥固济, 令通赤,研匀细) 麝香(一字)
上件六味研匀,以蒸饼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十粒,用乌梅甘草煎汤下,大小加减。忌生冷、毒物、 缅等。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葛氏肘后》治下痢,经时不止者,此成休息疗之方。
上取龙骨,炙令黄焦,捣服方寸匕,日三服。即愈。
《葛氏肘后》又方
上用龙骨四两,捣如小豆大。五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分为五服,效。
《保生信效》松焙饼子治一切块癖积滞,气血瘕聚等一、二十年者方。
细墨(半两,焙) 芫花(醋浸,炒焦赤) 青蒙石 大戟 干漆(炒) 五灵脂 荆三棱 蓬莪术 密陀僧 陈橘皮(去白) 牡蛎(烧。各半两) 巴豆(一两,去皮,用湿纸三处裹烧,纸焦止) 大干枣(十四个,去核烧存性)
白丁香 砂(研) 虻虫(去翅、足) 斑蝥(同上。各一分)
上同为细末,醋煮面糊丸如皂子大,捻作饼子。记以所伤物煎汤,或面汤送下一丸,须以齿啮咽之。其积渐渐移近下,再服,再觉移下,更一丸则积自下。若寻常要宜转,只以面汤下。血积块癖,经血闭塞,大人、小儿久痢脓血、休息恶痢皆治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玉命丹治小儿久患赤白痢,及休息痢不止,腹肚虚鸣,日渐羸瘦、 眉,多吃泥土,可食者方。
硫黄(研) 密陀僧 黄丹(各半两) 寒水石 白矾(各研二两,用新瓦饼子入五味,用盐泥固济, 令通赤,研匀细) 麝香(一字)
上件六味研匀,以蒸饼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十粒,用乌梅甘草煎汤下,大小加减。忌生冷、毒物、 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