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仁斋云痞者塞也结者实也热气蕴于胸膈之间留饮聚于腰胁之内于是荣卫不得流行脏腑不得宣通腹满而致痞结势使然耳此实热之证也或时发为壮热是也癖者血膜包水癖侧于胁傍时时而作痛也惟癖为能发潮热惟癖为能生寒热故疟脉家中脘多蓄黄水日久而后结癖寒热之不已者以此小儿脏腑和平荣卫调畅则津液自然流通纵使多饮水浆不能为病惟乳哺失调三焦关膈以致水浆停滞肠胃不得宣行冷气搏之于是结聚而成癖也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仁斋云痞者塞也结者实也热气蕴于胸膈之间留饮聚于腰胁之内于是荣卫不得流行脏腑不得宣通腹满而致痞结势使然耳此实热之证也或时发为壮热是也癖者血膜包水癖侧于胁傍时时而作痛也惟癖为能发潮热惟癖为能生寒热故疟脉家中脘多蓄黄水日久而后结癖寒热之不已者以此小儿脏腑和平荣卫调畅则津液自然流通纵使多饮水浆不能为病惟乳哺失调三焦关膈以致水浆停滞肠胃不得宣行冷气搏之于是结聚而成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