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查古籍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有一种红丝疮,虽非丹胗,其毒实同,多生于两手中指节上,男左女右,则尤甚也。其状,但一水泡,清澄光莹,如小鸡头大,其底下然数十小针孔,不痒不痛,都无妨碍,泡边当有一丝脉如红丝,隐隐在皮里,其行甚速,循臂而上,过肘则危,至心即死。有此证者,急以针迎头挑断,或剜耳塞,或嚼白梅封之,丝即不行。绍兴庚午,无为宰方梓,字楚材,与先子为同年,秩满代归,三日而殂,询其所以,云无疾,但左手中指生一小水泡耳,盖不知其为红丝疮也。又卫提辖宜人云∶比邻有女子,忽中指节生一水泡,色极清澈,其底尽细细针孔,历历可数,傍有红丝一缕,举家嬉笑,忽有老妪来见,惊曰,此红丝疮也,当害汝命,急就其泡上灼艾数十壮,仍于丝上数处挑断,遂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