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小儿五疳八痢,及发焦黄,肚胀,手足瘦细,肚上筋脉起,揩眼,鼻涕垂至口,咬指甲。或下部生疮,及大小便不通,宜此疗之。
芦荟夜明砂(炒)蛇蜕(灰)黄牛角屑(各一分)蟾酥(少许)上为末,更入麝香少许,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用米饮下。服药间,仍用桃柳叶汤浴儿了,将青皂衣盖之,更用药一丸至二丸,安儿脐中,便着醋面糊,与青皂帛贴之,候虫出为度,如无虫,但汗出为妙。服药三日后,宜减一丸。
治小儿疳气腹肿,有似水气方肉豆蔻(一个)木香(炮)麝香朱砂(各一分)胡黄连(半两,煨)上为末,饭丸麻子大。米饮下三五丸。(庄氏第十八候用此方。)《吉氏家传》治疳肚如鼓方密陀僧风化灰(各一钱)黄丹(半钱)上为末,以猪肉炙一片,用药半钱蘸上与吃,如不会吃,乳母嚼与。
〔御苑〕
匀气散
治脾肺气逆,喘咳面浮,胸膈痞闷,小便不利。
桑白皮(二两)净陈皮(一两半)桔梗(炒)甘草(炙)赤茯苓(各一两)藿香(半两)木通(四两)姜水煎服。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治小儿五疳八痢,及发焦黄,肚胀,手足瘦细,肚上筋脉起,揩眼,鼻涕垂至口,咬指甲。或下部生疮,及大小便不通,宜此疗之。
芦荟夜明砂(炒)蛇蜕(灰)黄牛角屑(各一分)蟾酥(少许)上为末,更入麝香少许,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用米饮下。服药间,仍用桃柳叶汤浴儿了,将青皂衣盖之,更用药一丸至二丸,安儿脐中,便着醋面糊,与青皂帛贴之,候虫出为度,如无虫,但汗出为妙。服药三日后,宜减一丸。
治小儿疳气腹肿,有似水气方肉豆蔻(一个)木香(炮)麝香朱砂(各一分)胡黄连(半两,煨)上为末,饭丸麻子大。米饮下三五丸。(庄氏第十八候用此方。)《吉氏家传》治疳肚如鼓方密陀僧风化灰(各一钱)黄丹(半钱)上为末,以猪肉炙一片,用药半钱蘸上与吃,如不会吃,乳母嚼与。
〔御苑〕
匀气散
治脾肺气逆,喘咳面浮,胸膈痞闷,小便不利。
桑白皮(二两)净陈皮(一两半)桔梗(炒)甘草(炙)赤茯苓(各一两)藿香(半两)木通(四两)姜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