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幼科证治准绳》 啼

    作者: 王肯堂

    巢氏云∶小儿在胎时,其母将养,伤于风冷,邪气入胞伤儿脏腑,故儿生之后,邪犹在儿腹内,邪动与正气相搏,则腹痛,故儿张蹙气而啼。

    钓藤膏

    治小儿干啼后。(方见腹痛)〔张涣〕婴儿在胎之时,其母将养一切不如法,及取凉饮冷过度,冷气入儿肠胃,使胎气不强,致生下羸弱多病,俯仰多啼,名曰啼,宜用

    养脏汤

    方川当归(一两)沉香丁香白术桂心川芎(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生姜二片,煎至四分,去渣放温,时时滴儿口中。

    《婴孺》

    黄散

    治少小胎寒,腹痛啼。

    黄当归芎干姜(各四分)甘草(三分)黄芩(六分铢)上为末。二十日儿用乳汁和一胡豆大,一日三夜一,五十日儿一小豆大,百日二小豆大。药温中无毒,若无黄,可阙也。儿生便服,使寒气不得生,亦不吐,服之期年,止服妙。若寒气痛,啼不可忍,以水煮饮之,如服理中丸法,服药补益之可数十倍节度无苦。

    〔刘氏〕治胎气弱,阴阳不调,昼夜啼不已。

    好乳香(水中坐乳钵,细研)没药(细研)木香姜黄(各四钱)木鳖子(二十个,去壳)上,先将后三味同为细末,次研入上二味,炼蜜和成剂收之。每一岁儿,可服半皂子大,余以意加减,煎钓藤汤化下,无时。次用魏香散。

    魏香散

    蓬莪术(半两,湿纸裹煨)真阿魏(一钱)上,先用温水化阿魏,浸蓬莪术一昼夜,切,焙干为末。每服半钱,煎紫苏米饮空心调下。啼稍愈,服开胃丸。

    开胃丸

    白术木香蓬莪术人参当归(各半两)白芍药(一分)上为细末,汤浸炊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七丸,空心食前,煎麝香汤下。

    白术当归煎丸

    治胎寒腹痛,遇夜啼叫,身体张,有如痫状,吐不止,大便酸臭,乳食虽多,不生肌肤。

    白术当归木香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煎木香汤化下。

    六神散

    治腹痛啼哭,面青口中冷气,四肢亦冷,曲腰而啼,或大便泄泻,及不吮乳。

    人参山药白术(各半两)甘草(二钱)茯苓扁豆(炒。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姜二片,枣一枚,煎服。一方,用当归、白芍药、人参各二钱半,甘草、桔梗、陈皮各一钱,为散,每服二钱,水煎,时时服。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陈三山
  •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