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巢氏病源》小儿发痫瘥后,六七岁不能语候,风痫发之状,口眼相引,或目睛上摇,或手足螈,或脊背强直,或颈项反折,屈搐如数,皆由以儿当风取凉,乳哺失节之所为也。而痫发瘥后不能语者,是风痫因儿衣浓汗出,以儿乘风取凉太过,为风所伤得之,其初发之状,屈指如数,然后发螈是也。心之声为言,开窍于口,其痫发虽止,风冷之气犹滞心之络脉,使心气不和,其声不发,故不能言也。
《千金》
大补心汤
治小儿痫瘥后,风冷留滞于心络,使心气不和,语声不发。
黄芩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甘草茯苓桂心(各三两)石膏半夏远志肉(各四两)生姜(六两)大枣(二十枚)饴糖(一斤)干地黄阿胶麦门冬(各三两)上件药咀。每服一大撮,入前饴糖半匙许,水一盏半,煎半盏服之。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巢氏病源》小儿发痫瘥后,六七岁不能语候,风痫发之状,口眼相引,或目睛上摇,或手足螈,或脊背强直,或颈项反折,屈搐如数,皆由以儿当风取凉,乳哺失节之所为也。而痫发瘥后不能语者,是风痫因儿衣浓汗出,以儿乘风取凉太过,为风所伤得之,其初发之状,屈指如数,然后发螈是也。心之声为言,开窍于口,其痫发虽止,风冷之气犹滞心之络脉,使心气不和,其声不发,故不能言也。
《千金》
大补心汤
治小儿痫瘥后,风冷留滞于心络,使心气不和,语声不发。
黄芩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甘草茯苓桂心(各三两)石膏半夏远志肉(各四两)生姜(六两)大枣(二十枚)饴糖(一斤)干地黄阿胶麦门冬(各三两)上件药咀。每服一大撮,入前饴糖半匙许,水一盏半,煎半盏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