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丹溪〕治小儿赤鼻雄黄黄丹(各等分)用无根水调敷。
或用菖蒲半叶,酒蒸,为末调服,解食毒。(无根水者,天落雨水,用碗盛之者是也。)〔薛氏〕云,鼻色赤,乃脾胃实热也,用泻黄散。微赤,乃脾经虚热也,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色深黄,用《济生》犀角地黄汤,后用杨氏地黄散。淡白色,用六君子汤。
〔杨氏〕
地黄散
治荣中有热,肺壅鼻衄。
生地黄赤芍药当归身川芎(各等分)上,每服二三钱,水煎熟,入蒲黄少许。春夏衄,入地黄汁、蒲黄各少许。秋冬衄,用车前子汁少许。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丹溪〕治小儿赤鼻雄黄黄丹(各等分)用无根水调敷。
或用菖蒲半叶,酒蒸,为末调服,解食毒。(无根水者,天落雨水,用碗盛之者是也。)〔薛氏〕云,鼻色赤,乃脾胃实热也,用泻黄散。微赤,乃脾经虚热也,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色深黄,用《济生》犀角地黄汤,后用杨氏地黄散。淡白色,用六君子汤。
〔杨氏〕
地黄散
治荣中有热,肺壅鼻衄。
生地黄赤芍药当归身川芎(各等分)上,每服二三钱,水煎熟,入蒲黄少许。春夏衄,入地黄汁、蒲黄各少许。秋冬衄,用车前子汁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