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王肯堂曰.乳积者.其候但是吐下乳来.有酸臭气.因啼叫未已.遽与乳吃.停滞不化而得.兼面青黄.发热作渴.多睡口疮.渐渐黄瘦.腹内结块不散.茅先生用丁香散开胃后.用牛黄丸取下乳积.后用匀气散.常服健脾散.即愈.食积者.肚硬而热.或泻或呕.因饮食过饱.饱后即睡而得.茅先生用牛黄丸取积.后用匀气散调理.常服万灵丸即愈.
气积者.面色黄白.不进食.腹痛啼叫.利如蟹渤.此因营卫不和.日久而得.茅先生用万灵丸、匀气散、醒脾散相夹调理.惊积者.时时泄清水如米泔.是受伤而复有积.烦闷啾唧.常以生嗔.先解散.用百解散.后理积.乌犀丸、三棱散、醒脾散.宁惊化积.壮气和胃.仍节冷乳.自愈.热积者.大便不通.风毒疮疖.喉闭 腮.咽中涎响.茅先生用夺命散吐下热涎.后用匀气散、醒脾散调理.常服镇心丸、天竺黄散、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