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虚劳客热,荣卫不和,全不思食,寒热相间,咳嗽痰涎,肢体倦怠。及伤寒热不解,潮作寒热,日渐消瘦,并宜服之。
柴胡(去苗)鳖甲(醋浸一宿,炙黄)地骨皮人参(去芦头)枸杞子白茯苓(去皮)白芍药知母贝母(去心)麦门冬(去心)黄(蜜炙)山栀子仁(炒)上件一十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乌梅、青蒿、小麦汤送下,不拘时候。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治虚劳客热,荣卫不和,全不思食,寒热相间,咳嗽痰涎,肢体倦怠。及伤寒热不解,潮作寒热,日渐消瘦,并宜服之。
柴胡(去苗)鳖甲(醋浸一宿,炙黄)地骨皮人参(去芦头)枸杞子白茯苓(去皮)白芍药知母贝母(去心)麦门冬(去心)黄(蜜炙)山栀子仁(炒)上件一十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乌梅、青蒿、小麦汤送下,不拘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