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口噤者,足阳明之病,颊车穴主之。盖阳明经络,挟口环唇循颊车;而诸阳筋脉皆上于头,三阳之筋并络颔、颊,夹于口,风寒乘虚而客其经则筋挛急,牙关紧而口噤。又有风热太甚,痰涎滞膈,风喜伤肝,复能燥物,是以筋燥劲迫而口噤。此皆实邪之为病,而中风之闭证也。若在脱证,则诸阳之气脱去,形骸管束无主,故口开舌纵不收矣。
骆潜庵曰∶儿生三日,不哭不乳,是云口噤。此胎受火毒,攻心传肺,故乳食不进,啼哭无声,连服延寿丹少许,即愈。(《推拿秘书》)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口噤者,足阳明之病,颊车穴主之。盖阳明经络,挟口环唇循颊车;而诸阳筋脉皆上于头,三阳之筋并络颔、颊,夹于口,风寒乘虚而客其经则筋挛急,牙关紧而口噤。又有风热太甚,痰涎滞膈,风喜伤肝,复能燥物,是以筋燥劲迫而口噤。此皆实邪之为病,而中风之闭证也。若在脱证,则诸阳之气脱去,形骸管束无主,故口开舌纵不收矣。
骆潜庵曰∶儿生三日,不哭不乳,是云口噤。此胎受火毒,攻心传肺,故乳食不进,啼哭无声,连服延寿丹少许,即愈。(《推拿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