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窦梦麟曰∶上 生疮如黄粟,口中腥臭,外证手怕冷,脚怯寒,此脾经积热也。上属脾,脾气通于口,故脾经受热,则上 生疮也。先用蚌水,布蘸绞净患处,宜服清脾降火汤,再吹冰片散,无不效矣。宜戒酒色。(《全书》)
附取蚌水法∶用蚌洗净打碎取水。另用湿棉布滤清,若夏布孔遇水即疏滑,倘蚌中蚂蝗虫竟滤在水碗中矣,偶入口中将何处之?其棉布孔遇水即紧密,则蚂蝗虫不能下,故用之口喉之证,属太阳之火,然蚌乃河中之物,属太阴之精,故借水以济火事。
又曰∶上 生疮,其因乃上焦积热,脾之气凝也。然上 属脾,故脾经受热,则上生疮也。务须服清上膈、去风痰之药。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窦梦麟曰∶上 生疮如黄粟,口中腥臭,外证手怕冷,脚怯寒,此脾经积热也。上属脾,脾气通于口,故脾经受热,则上 生疮也。先用蚌水,布蘸绞净患处,宜服清脾降火汤,再吹冰片散,无不效矣。宜戒酒色。(《全书》)
附取蚌水法∶用蚌洗净打碎取水。另用湿棉布滤清,若夏布孔遇水即疏滑,倘蚌中蚂蝗虫竟滤在水碗中矣,偶入口中将何处之?其棉布孔遇水即紧密,则蚂蝗虫不能下,故用之口喉之证,属太阳之火,然蚌乃河中之物,属太阴之精,故借水以济火事。
又曰∶上 生疮,其因乃上焦积热,脾之气凝也。然上 属脾,故脾经受热,则上生疮也。务须服清上膈、去风痰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