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痘有顺、险、逆三者,治痘之不可不知也。顺者,吉之象也。逆者,凶之象也。
险者,悔吝之象也。吉则不必治,治之反凶,凶不劳治,治则无益,至于险者则宜治矣。夫痘之不齐,由气血之不均也。凡气血充盛,则毒易解而为顺矣。此不治而自痊者也。如气血损则毒难愈,而为逆矣,此即虽治而无益者也。惟气血少弱,其毒不能顿解,而生意不固乎中,故必加以补益扶持之功耳。所谓得助者昌,失助者亡。
且痘疏而毒少者,则邪不胜正,其气自和,其势自顺,不须服药;若痘密而毒多者,则邪正相持,其气乃病,其势乃险,此宜抑邪扶正,使邪气亟夺而不为正气之贼。若痘稠密无缝而毒甚者,则正不胜邪,其气自乖,其势自逆,即虽善治者,束手待毙而已。故顺者勿治,险者贵治,逆者不治,其理于此可见矣。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痘有顺、险、逆三者,治痘之不可不知也。顺者,吉之象也。逆者,凶之象也。
险者,悔吝之象也。吉则不必治,治之反凶,凶不劳治,治则无益,至于险者则宜治矣。夫痘之不齐,由气血之不均也。凡气血充盛,则毒易解而为顺矣。此不治而自痊者也。如气血损则毒难愈,而为逆矣,此即虽治而无益者也。惟气血少弱,其毒不能顿解,而生意不固乎中,故必加以补益扶持之功耳。所谓得助者昌,失助者亡。
且痘疏而毒少者,则邪不胜正,其气自和,其势自顺,不须服药;若痘密而毒多者,则邪正相持,其气乃病,其势乃险,此宜抑邪扶正,使邪气亟夺而不为正气之贼。若痘稠密无缝而毒甚者,则正不胜邪,其气自乖,其势自逆,即虽善治者,束手待毙而已。故顺者勿治,险者贵治,逆者不治,其理于此可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