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喜泰顺曰∶夫泡者,乃气之余也。书曰∶气过则泡,血过则 。多见于发起之期,又见于皮薄之证。而上痘不起发而遍身间必有水泡,大而且亮,如汤泼火烧之状,或紫或黑,刺破出水,有出紫血者,见此俱不能生。大抵皆属肝木,肝火重则激成水泡,药宜泻肝行气之剂,泡消痘起,人事安宁,饮食渐进,方得全生。若见气急腹胀,黄泉在迩,失声凄凄,阳数无几。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血证论》(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着。八卷。阐述气血关系,血证的病机及其疗法,极有心得。
喜泰顺曰∶夫泡者,乃气之余也。书曰∶气过则泡,血过则 。多见于发起之期,又见于皮薄之证。而上痘不起发而遍身间必有水泡,大而且亮,如汤泼火烧之状,或紫或黑,刺破出水,有出紫血者,见此俱不能生。大抵皆属肝木,肝火重则激成水泡,药宜泻肝行气之剂,泡消痘起,人事安宁,饮食渐进,方得全生。若见气急腹胀,黄泉在迩,失声凄凄,阳数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