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主软坚也。故能治心下痞坚、心下石硬、小腹急结、结胸、燥屎大便硬。而旁治宿食腹满、小腹肿痞之等诸般难解之毒也。
【考证】
大陷胸汤证曰∶心下痛、按之石硬。
以上一方,芒硝一升,分量可疑。故从《千金方》大陷胸丸。作大黄八两、芒硝五两。
大陷胸丸证曰∶结胸,项亦强。
以上一方。芒硝半斤、分量亦可疑,故从《千金方》作五两。
调胃承气汤证曰∶腹胀满。又曰∶大便不通。又曰∶不吐不下心烦。
以上一方。芒硝半斤、分量亦可疑。今考《千金方》、《外台秘要》,此方无有焉。故姑从桃核承气汤,以定芒硝分量。
柴胡加芒硝汤证,不审备也。(说在互考中)
以上一方,芒硝六两。
大承气汤证曰∶燥屎。又曰∶大便硬。又曰∶腹满。又曰∶宿食。
大黄牡丹汤证曰∶小腹肿痞。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证曰∶心下痞坚云云。复与不愈者。
以上三方,芒硝皆三合。
大黄硝石汤证曰∶腹满。
以上一方。硝石四两。
橘皮大黄朴硝汤证曰∶ 食之在心胸间不化、吐复不出。
桃核承气汤证曰∶少腹急结。
以上二方,朴硝、芒硝皆二两。
硝矾散证曰∶腹胀。
以上一方,硝石等分。
上历观此数方,芒硝主治坚块明矣,有软坚之功也。故旁治宿食腹满,少腹肿痞之等诸般难解者也。
【互考】
柴胡加芒硝汤,是小柴胡汤而加芒硝者也。而小柴胡汤主治胸胁苦满,不能治其块,所以加
【品考】
硝石 和、汉无别;朴硝、芒硝、硝石,本是一物,而各以形状名之也,其能无异,而芒硝之功胜矣,故余家用之。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主软坚也。故能治心下痞坚、心下石硬、小腹急结、结胸、燥屎大便硬。而旁治宿食腹满、小腹肿痞之等诸般难解之毒也。
【考证】
大陷胸汤证曰∶心下痛、按之石硬。
以上一方,芒硝一升,分量可疑。故从《千金方》大陷胸丸。作大黄八两、芒硝五两。
大陷胸丸证曰∶结胸,项亦强。
以上一方。芒硝半斤、分量亦可疑,故从《千金方》作五两。
调胃承气汤证曰∶腹胀满。又曰∶大便不通。又曰∶不吐不下心烦。
以上一方。芒硝半斤、分量亦可疑。今考《千金方》、《外台秘要》,此方无有焉。故姑从桃核承气汤,以定芒硝分量。
柴胡加芒硝汤证,不审备也。(说在互考中)
以上一方,芒硝六两。
大承气汤证曰∶燥屎。又曰∶大便硬。又曰∶腹满。又曰∶宿食。
大黄牡丹汤证曰∶小腹肿痞。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证曰∶心下痞坚云云。复与不愈者。
以上三方,芒硝皆三合。
大黄硝石汤证曰∶腹满。
以上一方。硝石四两。
橘皮大黄朴硝汤证曰∶ 食之在心胸间不化、吐复不出。
桃核承气汤证曰∶少腹急结。
以上二方,朴硝、芒硝皆二两。
硝矾散证曰∶腹胀。
以上一方,硝石等分。
上历观此数方,芒硝主治坚块明矣,有软坚之功也。故旁治宿食腹满,少腹肿痞之等诸般难解者也。
【互考】
柴胡加芒硝汤,是小柴胡汤而加芒硝者也。而小柴胡汤主治胸胁苦满,不能治其块,所以加
【品考】
硝石 和、汉无别;朴硝、芒硝、硝石,本是一物,而各以形状名之也,其能无异,而芒硝之功胜矣,故余家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