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栏目导航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药材
中医药方
知识杂集
中医古籍
精选治痢神书
经穴指南
经络歌诀
经验方
脚气辨惑论
脚气钩要
中医书籍
《解围元薮》
《金匮悬解》
《金匮方歌括》
《金匮玉函经二注》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知识杂集
方药量效心悟
膏方彰显中医药魅力--中医医院院长谈膏方
穴位埋线治癫痫
经闭治验一则
以酸治酸法运用体会
少阴咽痛证治心得
中医药方子
加味推气散
加味救肺散
加味救肺饮
加味救肺饮加郁金汤
加味明目地黄丸
加味明目流气饮
中药材
剪红纱花
剪草
劲直蒿
劲直酢浆草
卷丝苦苣苔
卷丹
查古籍
搜索
《药性切用》 白藓皮
作者:
未知
味甘性燥,气寒散行,入脾胃而除湿热,兼入小肠、膀胱。行水道利窍通关,为诸痹专药。下部虚寒,虽有湿症,勿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更多中医书籍
《洪涝灾害、泥石流灾害多发疾病中医药防治技术》
作者:
《炙膏肓腧穴法》
作者:
未知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作者:
李东垣
《症因脉治》
作者:
《瘴疟指南》
作者:
郑全望
《知医必辨》
作者:
李冠仙
《祖剂》
作者:
施沛
《种福堂公选良方》
作者:
叶桂原着、华岫云编
味甘性燥,气寒散行,入脾胃而除湿热,兼入小肠、膀胱。行水道利窍通关,为诸痹专药。下部虚寒,虽有湿症,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