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圣惠》夫小儿嗽而呀呷作声者,由胸膈痰多,嗽动于痰上,搏于咽喉之间,痰与气相击,随嗽动息,呀呷有声。其咳嗽本体虽同,至于治疗则加消痰破饮之药,以此为异尔。
《圣惠》射干散治小儿咳嗽,心胸痰壅,攻咽喉作呀呷声。
射干 麻黄(去根节) 紫菀(洗去苗土) 桂心(以上各半两) 半夏(半分,汤洗七遍,去滑) 甘草(炙微赤,锉,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搅令匀,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陈橘皮散治小儿咳嗽,咽中作呀呷声。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桑根白皮(锉) 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 甘草(炙微赤,锉)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以上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加减服。
萝卜子散治小儿咳嗽喘急,作呀呷声。
萝卜子(微炒) 麻黄(去根节。各一分) 灯心(一大束) 皂荚子(十枚,煨,去皮) 甘草(炙微赤,锉,半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以意分减温服。
蝉壳散治小儿心胸痰壅,咳嗽咽喉不利,常作声。
蝉壳(微炒)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甘草(炙微赤,锉) 汉防己(各一分) 桔梗(去芦)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生姜粥饮调下一字,三岁以上,加之半钱。
《圣惠》又方(《太医局方》以此治痰嗽,名辰砂半夏丸)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 朱砂(细研,飞) 五灵脂(各半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煎麻黄汤下三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张涣〕桔梗汤治小儿咳嗽呀呷,咽膈不利。
桔梗 半夏(泡七次) 紫苏叶(炒) 石膏 甘草(炙。各半两) 皂荚(烧灰存性,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煎五分,放温,时时与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