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麻木为不痛不痒,按之不知,搔之不觉的一种皮肤感觉障碍的症状。如木之厚,故曰麻木,麻木产生的机制无非为虚(“营气虚则不仁”)、痰(痰浊滞络)、湿(湿遏阻络)、及瘀(瘀阻血行)四大病机所致。
麻与木有程度之异和性质之殊,即“麻为木之微,木为麻之甚”。另外,麻多是气血虚失煦,木则常为痰瘀阻络,故麻多为虚、木多属实。麻木一症,不独肌肤,全身各部皆可出现,如舌、指、趾、肢体、半身、甚至周身都可有麻木现象。
总之,麻木与荣卫气血及风湿痰瘀的关系最大,麻木的出现意味着荣血的不足和痰湿的瘀阻。因此,麻木一症在临床上预报疾病是有其理论根据的。
尤其肌肤麻木与肺、脾、卫气的关系更为攸关,因麻木主要体现于肌肤,肌为脾所主,肤为肺之合,卫气“温分肉、充皮肤”(《灵枢·本藏》)。又“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为肺所主,血化源于脾胃,故肌肤麻木常为脾肺疾患,卫气不行的预兆。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麻木为不痛不痒,按之不知,搔之不觉的一种皮肤感觉障碍的症状。如木之厚,故曰麻木,麻木产生的机制无非为虚(“营气虚则不仁”)、痰(痰浊滞络)、湿(湿遏阻络)、及瘀(瘀阻血行)四大病机所致。
麻与木有程度之异和性质之殊,即“麻为木之微,木为麻之甚”。另外,麻多是气血虚失煦,木则常为痰瘀阻络,故麻多为虚、木多属实。麻木一症,不独肌肤,全身各部皆可出现,如舌、指、趾、肢体、半身、甚至周身都可有麻木现象。
总之,麻木与荣卫气血及风湿痰瘀的关系最大,麻木的出现意味着荣血的不足和痰湿的瘀阻。因此,麻木一症在临床上预报疾病是有其理论根据的。
尤其肌肤麻木与肺、脾、卫气的关系更为攸关,因麻木主要体现于肌肤,肌为脾所主,肤为肺之合,卫气“温分肉、充皮肤”(《灵枢·本藏》)。又“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为肺所主,血化源于脾胃,故肌肤麻木常为脾肺疾患,卫气不行的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