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①生理学名词。指妇女阴道内排出的液体。属生理现象。一般在经期前后或妊娠期中,白带量可能略多,色白,带粘性,无臭味。
②病名。出《千金要方》卷四“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篇。亦名带下白候。属病理现象。是指带下量多,绵绵不断,在色、质、气味方面发生异常的一类疾病。多因脾虚肝郁,湿热下注,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因于脾虚者,白带量多,色白无臭,兼见神疲倦怠,纳少便溏,面黄肢冷,治宜益气健脾、升阳除湿,方用完带汤。因于肝郁者,白带时多时少,兼见精神抑郁,头眩,胸闷乳胀等症,治宜疏肝解郁,方用加减逍遥散。因湿热下注者,带下量多腥臭,兼有阴痒,头晕目胀等症,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此外如虚寒、虚热、痰湿等亦可引起白带增多,当予辨证论治。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①生理学名词。指妇女阴道内排出的液体。属生理现象。一般在经期前后或妊娠期中,白带量可能略多,色白,带粘性,无臭味。
②病名。出《千金要方》卷四“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篇。亦名带下白候。属病理现象。是指带下量多,绵绵不断,在色、质、气味方面发生异常的一类疾病。多因脾虚肝郁,湿热下注,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因于脾虚者,白带量多,色白无臭,兼见神疲倦怠,纳少便溏,面黄肢冷,治宜益气健脾、升阳除湿,方用完带汤。因于肝郁者,白带时多时少,兼见精神抑郁,头眩,胸闷乳胀等症,治宜疏肝解郁,方用加减逍遥散。因湿热下注者,带下量多腥臭,兼有阴痒,头晕目胀等症,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此外如虚寒、虚热、痰湿等亦可引起白带增多,当予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