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又名白缠喉、白菌。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常发于秋冬久睛不雨,气候干燥之季。《重楼玉钥》:“喉间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速,……患此者甚多,惟小儿尤甚,且多传染。”症见咽喉疼痛,吞咽尤甚,继之一侧或两侧喉核(扁桃体)处出现白点,白点迅速蔓延,成为乳白色或灰白色边界清楚有光泽之假膜,假膜迅速蔓延至悬雍垂及喉关内外,不易剥脱,若用力剥除,则易出血,迅即为新假膜所覆盖。假膜坚韧不易捣碎。兼头痛身疼,微热或寒热交作,疲乏,胸闷烦躁,口臭鼻寒。若白膜蔓延至喉关内或会厌下,则呼吸困难,鼻煽唇青,心悸怔忡等。多因肺胃素虚,复感时行疫疠之邪毒,邪毒从口鼻入,疫毒搏结于咽喉所致。属阴虚肺燥,宜养阴清肺,方用养阴清肺汤;属阳热偏盛,症见咽喉痛闭,饮水作呛,目红声嘶,口出臭气者,治宜泻热解毒,用神仙活命汤;若痰火阻塞,喉声如锯,宜清肺降痰,用猴枣散加土牛膝根、葶苈子、大黄、礞石、竹沥之类。针刺取合谷、少商、天突、足三里、内庭。禁忌升提、发汗、大下等。临床发现病人,应隔离、消毒,报告疫情。白喉病较危重,一经误治则多至不救,故有五条治疗禁忌:
①忌升提涌吐。
②忌温散发汗。
③忌大下亡津。
④忌刀针。
⑤忌病重药轻。
⑥忌苦寒助燥。此外,本病应与习惯上称为白喉的某些虚寒性咽喉疾患相区别。如虚寒白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