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系指发生于鼻孔周围的一种湿疮。出《医宗金鉴》卷六五。本病多因风热客于肺经,或经常流涕刺激鼻及其周围皮肤所致。症见鼻孔周围皮肤色紫溃烂,脓汁浸淫,痒而不痛。小儿多见。治宜清热除湿。内服泽泻散,外敷青蛤散。也即鼻孔口湿疹。
《普济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论,2175 类、778 法、61739 方 239 图。 收载方剂最多。《本草纲目》中附方有不少是从此书采录的。
病名。系指发生于鼻孔周围的一种湿疮。出《医宗金鉴》卷六五。本病多因风热客于肺经,或经常流涕刺激鼻及其周围皮肤所致。症见鼻孔周围皮肤色紫溃烂,脓汁浸淫,痒而不痛。小儿多见。治宜清热除湿。内服泽泻散,外敷青蛤散。也即鼻孔口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