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查古籍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㈠(bó,音博)
①淡薄,不浓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②浅薄,少。《灵枢·禁服》:“士之才力或有厚薄。”
③迫近,附着。《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④侵迫。《素问·经脉别论》:“厥气留薄,发为白汗。”《素问·疟论》:“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是以曰作。”《素问·评热病论》:“腹中鸣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
⑤一种迫邪外出的治疗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薄之劫之,开之发之。”
⑥通“暴”。见“薄厥”。
⑦通“搏”。斗争。《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
㈡(báo)单薄,厚度小。《灵枢·逆顺肥瘦》:“瘦人者,皮薄色少。”《灵枢·五癃津液别》:“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灵枢·九针十二原》:“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