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明代医家(1555-1636年)。字毓仁,号若虚,南通(今江苏)人。幼年即开始学医,于《素问》、《难经》均有研读,对其中之外科更予注意,常喜用外科手术治病,日久术益精,积四十年之经验。强调内外结合以治疗外科疾患,而不能一概只用刀针之法。对外科诸证,分门别类,着成《外科正宗》,主张内外兼治,手术与药物结合,在外科手术方面,有相当多创造,如鼻息肉摘除术、气管缝合术、下颌脱臼整复术等等,皆有突出的成就,受到后世好评。
《景岳全书》(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着。六十四卷。包括医论、诊断、本草、方剂、临床各科等。主张人的生气以阳为生,阳难得而易失,既失而难复,所以主张温补。
《济阴纲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着。十四卷。对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女科,加以评释圈点而成书。
明代医家(1555-1636年)。字毓仁,号若虚,南通(今江苏)人。幼年即开始学医,于《素问》、《难经》均有研读,对其中之外科更予注意,常喜用外科手术治病,日久术益精,积四十年之经验。强调内外结合以治疗外科疾患,而不能一概只用刀针之法。对外科诸证,分门别类,着成《外科正宗》,主张内外兼治,手术与药物结合,在外科手术方面,有相当多创造,如鼻息肉摘除术、气管缝合术、下颌脱臼整复术等等,皆有突出的成就,受到后世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