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证名。口唇颤动不能自制之证。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七。《嵩崖尊生书》卷六:“唇瞤,唇动不止也,属肝风。柴胡、防风、荆芥、山栀、薏苡、赤小豆、生甘草、当归。”《杂病源流犀烛·口齿舌病源流》:“有唇口瞤动,或生核者,宜苡仁汤。”血虚风燥者,用四物消风散。久病脾虚不能收摄者,治宜补中健脾。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证名。口唇颤动不能自制之证。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七。《嵩崖尊生书》卷六:“唇瞤,唇动不止也,属肝风。柴胡、防风、荆芥、山栀、薏苡、赤小豆、生甘草、当归。”《杂病源流犀烛·口齿舌病源流》:“有唇口瞤动,或生核者,宜苡仁汤。”血虚风燥者,用四物消风散。久病脾虚不能收摄者,治宜补中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