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①病因病理学名词。有阴而无阳。《内经》:“孤阳不生,独阴不长。”
②经外穴名。《太平圣惠方》:“张文仲灸法,疗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绿水及元脏气,灸足大指次指内横纹中各一壮。炷如小麦大,下火立愈。”《奇效良方》作奇穴,名独阴。位于足第二趾掌侧,趾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主治腹痛,呕吐,死胎,胞衣不下,月经不调,小肠疝气,心痛等。直刺0.2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本草从新》(公元 1757 年)清.吴仪洛(遵程)着。 十八卷。以《本草备要》为依据,一部分照旧,一部分增改,较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着。四卷。 选择临床常用药 460 种,以药性病情互相阐发,论述扼要。
①病因病理学名词。有阴而无阳。《内经》:“孤阳不生,独阴不长。”
②经外穴名。《太平圣惠方》:“张文仲灸法,疗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绿水及元脏气,灸足大指次指内横纹中各一壮。炷如小麦大,下火立愈。”《奇效良方》作奇穴,名独阴。位于足第二趾掌侧,趾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主治腹痛,呕吐,死胎,胞衣不下,月经不调,小肠疝气,心痛等。直刺0.2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