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指疔之生于唇棱偏里者。《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反唇疔发唇里棱,”系由脾胃二经火毒结成。症初起形如粟米,色紫坚硬。肿甚麻痒木痛,寒热交作,烦闷作呕,甚则令唇外翻。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病名。指疔之生于唇棱偏里者。《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反唇疔发唇里棱,”系由脾胃二经火毒结成。症初起形如粟米,色紫坚硬。肿甚麻痒木痛,寒热交作,烦闷作呕,甚则令唇外翻。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