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发于皮肤干性癣症之慢性顽固瘙痒病者。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卷:“干癣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其中亦生虫。”其因皆系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因寒湿与血气相搏所发病。其证多见皮肤患处境界清楚、肥厚而高出正常皮肤,局部干燥、皲裂、搔痒,搔之则有白屑脱落。治多用外敷法,如外擦黄连散,或用狼毒膏涂之,或选石硫磺研末,用陈醋调如糊状外擦之。亦可用必效散油调外擦,效多欠佳。该病相当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之类疾病。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彦修、丹溪)着。五卷。 分 100 门,包括外感、内伤、外证、妇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证见证等六篇,后附“丹溪翁传”。
病名。发于皮肤干性癣症之慢性顽固瘙痒病者。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卷:“干癣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其中亦生虫。”其因皆系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因寒湿与血气相搏所发病。其证多见皮肤患处境界清楚、肥厚而高出正常皮肤,局部干燥、皲裂、搔痒,搔之则有白屑脱落。治多用外敷法,如外擦黄连散,或用狼毒膏涂之,或选石硫磺研末,用陈醋调如糊状外擦之。亦可用必效散油调外擦,效多欠佳。该病相当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之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