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查古籍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脉经》)。崔紫虚云:形大力薄,其虚可知。《脉诀》言:寻之不足,举之有余。上言浮脉,不见虚状。杨仁斋言:状似柳絮,散漫而迟。滑氏言:散大而软,皆是散脉,非虚也。
『体状相类诗』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葱。虚脉浮大而迟,按之无力。
芤脉浮大,按之中空,芤为脱血。虚为血虚,浮散二脉见浮脉。
『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经》曰:血虚脉虚。曰:气来虚微为不及,病在内。曰:久病脉虚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