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证直诀》(公元 1114年)宋.钱乙(仲阳)着。三卷,上卷论证、中卷述医案、下卷记载药方,在儿科方面有不少创见 。
查古籍
《小儿药证直诀》(公元 1114年)宋.钱乙(仲阳)着。三卷,上卷论证、中卷述医案、下卷记载药方,在儿科方面有不少创见 。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痢疾泄痛用通因,验色分明辨久新,寒则当温热当下,有余不足妙如神。通治之法,不出于泻利二端。若泻利后重逼急,而痛太甚,速去无度,或滞不行,或身热色赤,此等理宜急下。如不痛者,此乃积也,所有不通旁流之物,俱宜下之,所谓通因通用之法也。若用止药,则泻愈甚而病愈增矣!至于痢久色白,或兼红色,气息腥秽,身冷脉弱,下泄无度,腹痛喜按,切忌芩、连、栀、秦、寒凉之剂,急用桂、附、干姜温补为要。若泻久而 溏者,亦宜加参、苓、山药之类温之。古云诸积诸痛,喜温而恶寒者,斯言信矣。人有贵贱,贵虚而贱实,尤宜识此。(王胥山曰∶贵者多虚,贱者多实,凡病皆宜识此,不独泻利一证,慎斋特于此条发其例耳,夫富贵之人多劳其心,又耽嗜好,故有病者,其正气多虚。贫贱之人,只是劳力,但于风雨寒暑燥湿不能避忌,故其病也,多本邪实,此人事之固然也。若贵者之先天充实,或者培养得宜,而贱者于劳力之外,兼复劳心,又或纵欲无度,则虚实之形必自相反,不可执一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