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微寒、微温,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志,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通血脉,破坚积。《药性论》云∶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伤,虚损,痿逆,保中守神。日华子云∶杀金石药毒,调中治气,消食开胃,食之无忌。
茯苓为使。恶∶溲 、卤盐。反∶藜芦。一云∶马蔺为之使。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加用之。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味甘,微寒、微温,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志,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通血脉,破坚积。《药性论》云∶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伤,虚损,痿逆,保中守神。日华子云∶杀金石药毒,调中治气,消食开胃,食之无忌。
茯苓为使。恶∶溲 、卤盐。反∶藜芦。一云∶马蔺为之使。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加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