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舌音不清之症】二便不赤,气爽神清,但觉舌不能转,此肾虚舌音不清之虚症也。
神识昏沉,语言不利,便闭口渴,此积热舌音不清之实症也。
【舌音不清之因】盖肾脉挟舌本,肾经水亏,不能上循喉咙,则失润而喑;或因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而喑;或因刺足太阴舌下中脉,出血不止而喑,此虚症之因也。或脾胃热,则舌根硬而音不清,或心肝热甚,则舌卷而音不清。此实证之因也。
【舌音不清之脉】两尺细数,肾水枯涸。刺血阴亏,左脉空虚。脾胃积热,右关洪滑
【舌音不清之治】肾虚,三才丹;刺血重虚,当归补血汤;脾胃积热,转舌膏;心经有火,导赤各半汤;肝经有火,龙胆泻肝汤。
三才封髓丹
天门冬 熟地黄 人参
当归补血汤
黄 当归
转舌膏见口噤不语。
导赤各半汤见内伤不语。
龙胆泻肝汤见前。
口角流涎而舌音不清,胃热也,清胃汤、栀连平胃散。口渴引饮,而舌音不清,干葛石膏汤。咳逆喘息而舌音不清,肺热也,栀连泻白散加枳桔,或凉膈散、清燥汤。肺遗热于大肠,大便闭结而舌音不清,枳桔四顺饮。上焦有痰火,舌根或硬或麻者,栀连二陈汤。上有痰火,下见大便阻滞者,指迷丸,多冲竹沥,以顺大肠。心遗热于小肠,小便赤涩而舌音不清者,导赤各半汤,大凡舌音不清,皆系上焦之热,故转舌膏为通治之方。
中医饮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主要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尤海燕老师主讲,国讯医药网络科技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制作而成。 整个课程包括上篇总论和下篇各论两部分,上篇主要为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共四章;后篇主要讲述各种饮食的临床应用,分为十二章。
【舌音不清之症】二便不赤,气爽神清,但觉舌不能转,此肾虚舌音不清之虚症也。
神识昏沉,语言不利,便闭口渴,此积热舌音不清之实症也。
【舌音不清之因】盖肾脉挟舌本,肾经水亏,不能上循喉咙,则失润而喑;或因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而喑;或因刺足太阴舌下中脉,出血不止而喑,此虚症之因也。或脾胃热,则舌根硬而音不清,或心肝热甚,则舌卷而音不清。此实证之因也。
【舌音不清之脉】两尺细数,肾水枯涸。刺血阴亏,左脉空虚。脾胃积热,右关洪滑
【舌音不清之治】肾虚,三才丹;刺血重虚,当归补血汤;脾胃积热,转舌膏;心经有火,导赤各半汤;肝经有火,龙胆泻肝汤。
三才封髓丹
天门冬 熟地黄 人参
当归补血汤
黄 当归
转舌膏见口噤不语。
导赤各半汤见内伤不语。
龙胆泻肝汤见前。
口角流涎而舌音不清,胃热也,清胃汤、栀连平胃散。口渴引饮,而舌音不清,干葛石膏汤。咳逆喘息而舌音不清,肺热也,栀连泻白散加枳桔,或凉膈散、清燥汤。肺遗热于大肠,大便闭结而舌音不清,枳桔四顺饮。上焦有痰火,舌根或硬或麻者,栀连二陈汤。上有痰火,下见大便阻滞者,指迷丸,多冲竹沥,以顺大肠。心遗热于小肠,小便赤涩而舌音不清者,导赤各半汤,大凡舌音不清,皆系上焦之热,故转舌膏为通治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