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风寒身肿之症】恶寒身热,身首皆肿,风胜多汗,寒胜无汗,此外感风寒,即《金匮》风水、皮水,从太阳经主治之症也。
【风寒身肿之因】表气素虚,肺气素热,表气虚则外邪易入,肺气热则皮毛易开;寒袭于肌表,郁而不散,则发热身肿之症作矣。
【风寒身肿之脉】多见浮大,或见浮数,或见浮紧。浮缓为风,浮紧为寒,浮数为热。
【风寒身肿之治】浮缓散风,浮紧散寒。仲景防己黄 汤,治风者也。甘草麻黄汤、杏子汤,肺经,兼喘咳,泻白散加防风。寒入肺经,而发热喘咳者,泻白散加麻黄。
防己黄 汤
防己 黄 甘草 白术
上用七钱,加姜、枣煎服,以绵被围腰,微汗为度,洁古用此汤调五苓散。
《金匮》甘草麻黄汤
甘草 麻黄
《金匮》杏子汤
麻黄 杏子 甘草
越婢汤
麻黄 石膏 生姜 大枣 甘草
桂枝芍药汤
桂枝 白芍药 甘草
大腹皮散
青皮 桑皮 槟榔 川芎 羌活 大腹皮 防己
木香丸
木香(五钱) 槟榔(五钱)
二味同研,水为丸。
朱砂(五分) 为衣。
泻白散
桑白散 地骨皮 甘草
风加防风。寒加羌活、麻黄。
中医饮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主要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尤海燕老师主讲,国讯医药网络科技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制作而成。 整个课程包括上篇总论和下篇各论两部分,上篇主要为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共四章;后篇主要讲述各种饮食的临床应用,分为十二章。
【风寒身肿之症】恶寒身热,身首皆肿,风胜多汗,寒胜无汗,此外感风寒,即《金匮》风水、皮水,从太阳经主治之症也。
【风寒身肿之因】表气素虚,肺气素热,表气虚则外邪易入,肺气热则皮毛易开;寒袭于肌表,郁而不散,则发热身肿之症作矣。
【风寒身肿之脉】多见浮大,或见浮数,或见浮紧。浮缓为风,浮紧为寒,浮数为热。
【风寒身肿之治】浮缓散风,浮紧散寒。仲景防己黄 汤,治风者也。甘草麻黄汤、杏子汤,肺经,兼喘咳,泻白散加防风。寒入肺经,而发热喘咳者,泻白散加麻黄。
防己黄 汤
防己 黄 甘草 白术
上用七钱,加姜、枣煎服,以绵被围腰,微汗为度,洁古用此汤调五苓散。
《金匮》甘草麻黄汤
甘草 麻黄
《金匮》杏子汤
麻黄 杏子 甘草
越婢汤
麻黄 石膏 生姜 大枣 甘草
桂枝芍药汤
桂枝 白芍药 甘草
大腹皮散
青皮 桑皮 槟榔 川芎 羌活 大腹皮 防己
木香丸
木香(五钱) 槟榔(五钱)
二味同研,水为丸。
朱砂(五分) 为衣。
泻白散
桑白散 地骨皮 甘草
风加防风。寒加羌活、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