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补骨脂_图缺)
味辛,大温,无毒。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一名破故纸。生广南诸州及波斯国。树高三、四尺,叶小似薄荷。其舶上来者最佳。(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婆固脂,一名破故纸。味苦、辛。能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日华子云∶兴阳事,治冷劳,明耳目。南蕃者色赤,广南者色绿。入药微炒用。又名胡韭子。
图经曰∶补骨脂,生广南诸州及波斯国,今岭外山 间多有之,不及蕃舶者佳。茎高三、四尺,叶似薄荷,花微紫色,实如麻子,圆扁而黑。九月采。或去胡韭子也。胡人呼若婆固脂,故别名破故纸。今人多以胡桃合服。此法出于唐·郑相国。自叙云∶予为南海节度,年七十有五。越地卑湿,伤于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服乳石补益之药,百端不应。
元和七年,有诃陵国舶主李摩诃,知予病状,遂传此方并药。予初疑而未服,摩诃稽颡固请,遂服之。经七、八日而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神验。十年二月,罢郡归京,录方传之。破故纸十两,净择去皮洗过,捣筛令细,用胡桃瓤二十两,汤浸去皮,细研如泥,即入前末,更以好蜜和,搅令匀如饴糖,盛于瓷器中。旦日以暖酒二合,调药一匙服之,便以饭压。如不饮人,以暖熟水调亦可。服弥久则延年益气,悦心明目,补添筋骨。但禁食芸台、羊血,余无忌。此物本自外蕃随海舶而来,非中华所有。蕃人呼为补骨鸱,语讹为破故纸也。《续传信方》载其事,其义颇详,故并录之。
海药云∶恶甘草。雷公云∶凡使,性本大燥毒。用酒浸一宿后漉出,却用东流水浸三日夜,却蒸。从巳至申出,日干用。经验后方∶治腰疼神妙。用破故纸为末,温酒下三钱匕。又方∶治男子、女人五劳七伤,下元久冷,乌髭鬓,一切风病,四肢疼痛,驻颜壮气。补骨脂一斤,酒浸一宿放干。却用乌油麻一升和炒,令麻子声绝,即播去,只取补骨脂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早辰温酒、盐汤下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