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查古籍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夏枯草_图缺)
味苦、辛,寒、无毒。主寒热,瘰 ,鼠 ,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一名夕句,一名乃东。一名燕面。生蜀郡川谷。四月采。(土瓜为之使。)
唐本注云∶此草生平泽。叶似旋复,首春即生,四月穗出,其花紫白似丹参花,五月便枯。
图经曰∶夏枯草,生蜀郡川谷,今河东、淮、浙州郡亦有之。冬至后生,叶似旋复。三月、四月开花,作穗紫白色,似丹参花,结子亦作穗。至五月枯,四月采。
简要济众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补肝散∶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无时候服。
衍义曰∶夏枯草,今又谓之郁臭。自秋便生,经冬不瘁。春开白花,中夏结子,遂枯。
古方九烧灰,合紧面药。初生嫩时,作菜食之,须浸洗,淘去苦水,治瘰 鼠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