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主蛇毒,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内心闷。水煮渍捋脚,消气肿。
唐本注云∶叶似蓼,茎赤,味辛,生下湿水旁。今按别本注云∶生于浅水泽中,故名水蓼。
辛,冷,无毒。集验方治脚痛。先以水蓼煮汤,令温热得所,频频淋洗,疮干自安。
衍义曰∶水荭子,不以多少,微炒一半,余一半生用,同为末,好酒调二钱,日三服,食后、夜卧各一服。治瘰 ,破者亦治。水蓼,大率与水红相似,但枝低尔。今造酒,取以水浸汁。和面作曲,变假其辛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