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证类本草》 林檎

    作者: 唐慎微

    (林檎_图缺)

    味酸、甘,温。不可多食,发热涩气,令人好睡,发冷痰,生疮疖,脉闭不行。其树似柰树,其形圆如柰。六月、七月熟,今在处有之。(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林檎,主止消渴。陈士良云∶此有三种,大长者为柰;圆者林檎,夏熟;小者味涩为 ,秋熟。日华子云∶林檎无毒,下气,治霍乱肚痛,消痰。

    图经曰∶林檎,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在处有之。或谓之来禽,木似柰,实比柰差圆,六、七月熟。亦有甘、酢二种。甘者早熟,而味脆美;酢者差晚,须熟烂乃堪啖。病消渴者,宜食之生冷痰,今俗间医人亦干之。入治伤寒药,谓之林檎散。

    食疗云∶温。主谷痢、泄精。东行根治白虫、蛔虫。消渴,好睡,不可多食。又,林檎味苦、涩,平,无毒。食之闭百脉。食医心镜∶治水痢。以十枚半熟者,以水一升,煎取一升,和林檎,空心食。子母秘录∶治小儿痢。林檎、构子杵取汁服,以意多与服之,瘥。又方∶羸瘦。杵林檎末,以和醋敷上,癖和移处,就敷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作者:
    钱潢
  • 作者:
    吴谦
  • 作者:
  • 作者:
    史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