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味甘,微寒。止寒热,利大肠,疗漆疮。
陶隐居云∶此人以作酒及煮糖者,肥软易消。方∶药不正用,唯嚼以涂漆疮及酿诸药醪。
唐本注云∶此米功用是稻秫也。今大都呼粟糯为秫稻,秫为糯矣。北土亦多以粟秫酿酒,而汁少于黍米。粟秫应用别功,但本草不载。凡黍稷、粟秫、粳糯,此三谷之 (音仙)秫也。臣禹锡等谨按颜师古刊谬正俗云∶今之所谓秫米者,似黍米而粒小者耳,亦堪作酒。孟诜云∶秫米,其性平。能杀疮疥毒热,拥五脏气,动风,不可常食。北人往往有种者,代米作酒耳。
肿良。根,煮作汤,洗风。又,米一石,曲三斗,和地黄一斤,茵陈蒿一斤,炙令黄,一根据酿酒法。服之治筋骨挛急。日华子云∶无毒,犬咬,冻疮并嚼敷。
图经文具黍米条下。
圣惠方∶治食鸭肉成病,胸满面赤,不下食。用秫米汁服一中盏。肘后方∶卒得浸淫疮有汁,多发于心,不早治,周身则杀人。熬秫米令黄黑,杵以敷之。梅师方∶治妊娠忽下黄水如胶黄各一两,细锉,以水七升,煎取三升,分服。食医心镜∶主寒热,利米饭食之良。
衍义曰∶秫米,初捣出淡黄白色,经久色如糯,用作酒者是。此米亦不堪为饭,最粘,故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