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诸脉主病诗》 运功规法

    余辑《杂病源流》,凡脉症方药,所以讲明调治之者,似已详备。然刘海蟾云∶医道通仙道,则修炼家导引运动之法,所以却病延年者,未始不可助方药所不逮。盖既已却病,自可延年。在修炼家固以延年为主,而欲求延年,必先却病,在医药家则以却病为主也。故《杂病源流》中,于每病方论后,有导引运动之法,可以却此病,即附载于末,总期医者、病者,展览及之,以备采用,庶获万病回春也。但其法有专治一病者,既分载于各病之后,而又有总法数条,不必每病皆为遵用。而时有必采取者,亦不必一病全用总法。而或有此病则用何法,彼病又用何法者,既不得赘列于各病之末,而又无处可以混入,故特附于此,如于各病运功中,见有宜用归元、周天、艮背、行庭,及绦法、通关、涤秽等法者,查明此处所载诸法,应如何引运,遵而行之,无漏无遗,自可却病,可延年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