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心主血而藏神。虚则心烦不寐。精神衰弱。甚则五液干枯。夜热盗汗。脾统血而运液。虚则唇口燥烈。津不到咽。甚则舌肉干枯。肌肤甲错。肝藏血而主筋。虚则血不养筋。筋惕肉。甚则一身痉挛。手足螈。
至于两颧嫩红。唇淡面白。尤其血虚之显然者也。治必辨其因虚致病者。养血为先。或佐润燥清火。或佐熄风潜阳。随其利而调之。若因病致虚。去病为要。病去则虚者亦生。断不可骤进蛮补。补住其邪。使邪气反留连而不去。
《脾胃论》(公元 1249 年)金.李杲(东垣、明之)着。三卷。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
心主血而藏神。虚则心烦不寐。精神衰弱。甚则五液干枯。夜热盗汗。脾统血而运液。虚则唇口燥烈。津不到咽。甚则舌肉干枯。肌肤甲错。肝藏血而主筋。虚则血不养筋。筋惕肉。甚则一身痉挛。手足螈。
至于两颧嫩红。唇淡面白。尤其血虚之显然者也。治必辨其因虚致病者。养血为先。或佐润燥清火。或佐熄风潜阳。随其利而调之。若因病致虚。去病为要。病去则虚者亦生。断不可骤进蛮补。补住其邪。使邪气反留连而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