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气府论注云∶第六椎下有灵台,十椎下有中枢,十六椎下有阳关)
大椎,在第一椎陷者中,三阳督脉之会,刺入五分,灸九壮。
陶道,在大椎节下间,督脉、足太阳之会,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留五呼,灸五壮。
身柱,在第三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留五呼,灸三壮。(气府论注云∶灸五壮。)
神道,在第五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留五呼,灸三壮。(气府论注云∶灸五壮。)
至阳,在第七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壮。
筋缩,在第九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壮。(气府论注云灸五壮。)
脊中,在第十一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刺入五分,不可灸,灸则令人痿。
悬枢,在第十三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伏而取之,刺入三分,灸三壮。
命门,一名属累,在十四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伏而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壮。
腰俞,一名背解,一名髓空,一名腰户,在第二十一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五壮。(气府论注云∶刺入三分。热注、水穴注同。热穴注作二寸,缪刺论同。)
长强,一名气之阴 ,在脊 端,督脉别络,少阴所结,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气府论注及水穴注云刺入二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69号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已于2009年8月17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
部长 陈 竺
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彦修、丹溪)着。一卷。主张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阐明补阴疗法。
(气府论注云∶第六椎下有灵台,十椎下有中枢,十六椎下有阳关)
大椎,在第一椎陷者中,三阳督脉之会,刺入五分,灸九壮。
陶道,在大椎节下间,督脉、足太阳之会,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留五呼,灸五壮。
身柱,在第三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留五呼,灸三壮。(气府论注云∶灸五壮。)
神道,在第五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留五呼,灸三壮。(气府论注云∶灸五壮。)
至阳,在第七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壮。
筋缩,在第九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壮。(气府论注云灸五壮。)
脊中,在第十一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刺入五分,不可灸,灸则令人痿。
悬枢,在第十三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伏而取之,刺入三分,灸三壮。
命门,一名属累,在十四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伏而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壮。
腰俞,一名背解,一名髓空,一名腰户,在第二十一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五壮。(气府论注云∶刺入三分。热注、水穴注同。热穴注作二寸,缪刺论同。)
长强,一名气之阴 ,在脊 端,督脉别络,少阴所结,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气府论注及水穴注云刺入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