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七十三难曰∶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滑氏曰∶诸经之井,皆在手足指梢,肌肉浅薄之处,气少不足使为补泻也。故设当刺井者,只泻其荥,以井为木,荥为火,火者木之子也。详越人此说,专为泻井者言也,若当补井,则必补其合,故引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各有攸当也。补泻反则病益笃,而有实实虚虚之患,可不谨哉。(武按∶滑氏谓经意为泻井而补,补井补合之言,端自泻南方补北方意也。)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血证论》(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着。八卷。阐述气血关系,血证的病机及其疗法,极有心得。
七十三难曰∶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滑氏曰∶诸经之井,皆在手足指梢,肌肉浅薄之处,气少不足使为补泻也。故设当刺井者,只泻其荥,以井为木,荥为火,火者木之子也。详越人此说,专为泻井者言也,若当补井,则必补其合,故引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各有攸当也。补泻反则病益笃,而有实实虚虚之患,可不谨哉。(武按∶滑氏谓经意为泻井而补,补井补合之言,端自泻南方补北方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