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传染病》 诊断

    对第一例病人及时发现与确诊,对本病的控制与预防极为重要。

    (一)流行病学资料 当地曾有鼠间鼠疫流行或有赴疫区史;有接触可疑动物或类似患者。

    (二)临床资料 根据各型临床特点。

    (三)实验室诊断是确定本病最重要依据。对一切可疑病人均需作细菌学检查,对疑似鼠疫尸体,应争取病解或穿刺取材进行细菌学检查。血清学应以双份血清升高4倍以上作为诊断依据。

    1.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常达20~30×109/L以上。初为淋巴细胞增高,以后中性粒细胞显着增高,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减少。

    (2)尿 尿量减少,有蛋白尿及血尿。

    (3)大便 肠炎型者呈血性或粘液血便,培养常阳性。

    2.细菌学检查 采淋巴结穿刺液、脓、痰、血、脑脊液进行检查。

    (1)涂片检查 用上述材料作涂片或印片,革兰氏染色,可找到G-两端浓染的短杆菌。约50~80%阳性。

    (2)细菌培养 检材接种于普通琼脂或肉汤培养基。血培养在腺鼠疫早期阳性率为70%,晚期可达90%左右。败血症时可达100%阳性。

    (3)动物接种 将标本制成生理盐水乳剂,注射于豚鼠或小白鼠皮下或腹腔内,动物于24~72小时死亡,取其内脏作细菌检查。

    (4)噬菌体裂解试验 用鼠疫噬菌体加入已检出的可疑细菌中,可看到裂体及溶菌现象。

    3.血清学检查

    (1)间接血凝 用F1抗原检测患者或动物血清中F1抗体。F1抗体持续1~4年,故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及回顾性诊断。

    (2)荧光抗体染色检查 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血清检测可疑标本。特异性、灵敏性较高。

    (3)其它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沉淀试验可测定F1抗体,灵敏性高,适合天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