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多数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符合二室模型,药物先进入血供丰富的中央室,然后进入血流缓慢的周边室。根据血药浓度和时间的关系可制定药时曲线,曲线下的总面积可反映抗菌药物的吸收情况(利用度)及啄收速度。抗菌药物主要经肾脏排出,也可经肝脏代谢、肠道排泄、肺呼出等而被清除。
抗菌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一般在6小时以内,但也有长达10~12小时,甚至>200小时者。肝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后者)时不少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可明显延长,应及时调整剂量或给药间期。
无论口服(口服不吸收者除外)、肌注、静注或静滴、抗菌药物的高峰血浓度一般于1/2~4小时内即可到达。吸收后迅速分布至人体各组织、胸腹腔、关节腔和体液中(表1、2、3),其浓度的50~100%以至数倍以上,故除包裹性积液或浓度稠厚者外,殊无局部用药的必要。分泌至胆汁中的浓度因不同抗菌药物而异,以四环素类、红霉素、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利福平、青霉素G等的浓度为较高,约为血浓度的数倍至数十倍。次为氨基糖甙类及头孢菌素类,其在胆汁中的浓度约为血浓度的25%至数倍。磺胺药在胆汁中的浓度可达血浓度的50~100%。含氟喹诺酮类的胆汁中浓度高于血浓度。氯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在胆汁中的浓度较低,一般仅及血浓度的25~50%。进入胎儿循环中的抗菌药物浓度,约为母血浓度的10~100%,孕妇应用氨基糖甙类宜特别审慎。
抗菌药物口服后的吸收程度很不一致,氯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利福平、强力霉素、头孢氨苄、磺胺药等的口服吸收比较完全(约90%或以上)。四环素类易与金属离子如钙、铝、镁、铁等螯合而影响其吸收(70%以下)。青霉素G口服易为胃酸及肠道中细菌产生的μ—内酰胺酶所破坏,致吸收少而不规则。氨苄青霉素和苯唑青霉素口给药仅60~70%被吸收。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口服后极少吸收,仅约0.3~3%。
表1 各种抗菌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多数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符合二室模型,药物先进入血供丰富的中央室,然后进入血流缓慢的周边室。根据血药浓度和时间的关系可制定药时曲线,曲线下的总面积可反映抗菌药物的吸收情况(利用度)及啄收速度。抗菌药物主要经肾脏排出,也可经肝脏代谢、肠道排泄、肺呼出等而被清除。
抗菌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一般在6小时以内,但也有长达10~12小时,甚至>200小时者。肝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后者)时不少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可明显延长,应及时调整剂量或给药间期。
无论口服(口服不吸收者除外)、肌注、静注或静滴、抗菌药物的高峰血浓度一般于1/2~4小时内即可到达。吸收后迅速分布至人体各组织、胸腹腔、关节腔和体液中(表1、2、3),其浓度的50~100%以至数倍以上,故除包裹性积液或浓度稠厚者外,殊无局部用药的必要。分泌至胆汁中的浓度因不同抗菌药物而异,以四环素类、红霉素、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利福平、青霉素G等的浓度为较高,约为血浓度的数倍至数十倍。次为氨基糖甙类及头孢菌素类,其在胆汁中的浓度约为血浓度的25%至数倍。磺胺药在胆汁中的浓度可达血浓度的50~100%。含氟喹诺酮类的胆汁中浓度高于血浓度。氯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在胆汁中的浓度较低,一般仅及血浓度的25~50%。进入胎儿循环中的抗菌药物浓度,约为母血浓度的10~100%,孕妇应用氨基糖甙类宜特别审慎。
抗菌药物口服后的吸收程度很不一致,氯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利福平、强力霉素、头孢氨苄、磺胺药等的口服吸收比较完全(约90%或以上)。四环素类易与金属离子如钙、铝、镁、铁等螯合而影响其吸收(70%以下)。青霉素G口服易为胃酸及肠道中细菌产生的μ—内酰胺酶所破坏,致吸收少而不规则。氨苄青霉素和苯唑青霉素口给药仅60~70%被吸收。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口服后极少吸收,仅约0.3~3%。
表1 各种抗菌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头孢唑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剂量及给药途径600mg IM1gIM1gIM1gIM0.5 IM0.5 IM0.5 IM0.5 IM0.5 IM40mg IM1mg/kg IM7.5mg/kgIM血浓度范围(μg/ml)0.3~100.6~124~ 352~ 120.5~160.5-155~ 455~ 152~ 102~64~618~25血浓度峰值到达时间(h)0.25~0.50.51.50.5~10.5~10.5-10.5~11~21~20.5~10.51血浓度中毒高限 (μg/ml)>200---->200->25>2510~12>35血半衰期(h)0.5~0.61.51.50.51~20.5-1.51.8~23~52~31.9~ 2.22.2蛋白结合率(%)41~7317~294788~9410~1555-668020~40低低低低主要排泄途径肾肝肾肝肾肝肾肝肾肾肝肾肾肾肾肾肾体内代谢或变为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