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列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疽疝大风,偏枯诸风痹。(补养宜导,每门皆有此语,今只一见。)
又云∶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常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
又云∶以背正倚展两足及趾,瞑心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盖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是也。
又云∶正柱倚壁不息,行气从口趣令气至头始止,治痹大风偏枯。
又云∶一足翕地足不动,一足向侧相转,身欹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三七,去脊风冷,偏枯不通润。
(公元 1241 年)宋.施发(政卿)着。三卷。先总论脉法,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及妇人病脉、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
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列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疽疝大风,偏枯诸风痹。(补养宜导,每门皆有此语,今只一见。)
又云∶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常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
又云∶以背正倚展两足及趾,瞑心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盖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是也。
又云∶正柱倚壁不息,行气从口趣令气至头始止,治痹大风偏枯。
又云∶一足翕地足不动,一足向侧相转,身欹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三七,去脊风冷,偏枯不通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