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查古籍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养生方导引法》云∶先以鼻内气,乃闭口咳还,复以鼻内气咳则愈。向晨去枕,正偃卧,伸臂颈,瞑目闭口,无息极,胀腹两足再顷间吸腹,仰两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复为之,春三夏五秋七冬九,荡涤五脏,津润六腑。
又云∶还向反望倒,不息七通,治咳逆胸中病寒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