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响铃草(图缺),味苦、微酸,性寒。入肺,敛肺气,止咳嗽,消痰,定喘。
(单方) 治久咳嗽,痰上带血,响铃草蜜炒煎汤服效。
──丛本卷中
响铃草,生田野间。软枝绿叶,叶下有一大果,似豆荚形,内有细子,老黑色。
气味辛、酸、苦。
主治石淋内结。亦止咳嗽吐痰,定喘降气,神奇。捣烂敷疮最良。
──模板卷三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响铃草(图缺),味苦、微酸,性寒。入肺,敛肺气,止咳嗽,消痰,定喘。
(单方) 治久咳嗽,痰上带血,响铃草蜜炒煎汤服效。
──丛本卷中
响铃草,生田野间。软枝绿叶,叶下有一大果,似豆荚形,内有细子,老黑色。
气味辛、酸、苦。
主治石淋内结。亦止咳嗽吐痰,定喘降气,神奇。捣烂敷疮最良。
──模板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