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病因
由于母乳中含有较多脂肪酶及β葡萄糖醛酰苷酶,前者使乳中未饱和脂肪酸增多,从而抑制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后者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的酯键,使结合胆红素又转化为非结合胆红素,而易在小肠被重吸收,从而增加了肠-肝循环,结果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出现黄疸。
[附]新生儿期黄疸的鉴别诊断
(二)临床特点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
(三)治疗
因本病血清胆红素很少升高达足以产生神经毒性的水平,故一般不必停喂母乳。若血清胆红素> 256.6μmol/L时,应停止母乳喂养2~4天,改用人工喂养。在暂停母乳期间,应将母亲乳汁吸出,以维持乳汁分泌,保证以后继续母乳喂养。
为减少肠壁吸收非结合胆红素,可口服10%活性炭溶液5ml,每小时1次;琼脂125~250mg/次,每天4~6次。
(一)病因
由于母乳中含有较多脂肪酶及β葡萄糖醛酰苷酶,前者使乳中未饱和脂肪酸增多,从而抑制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后者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的酯键,使结合胆红素又转化为非结合胆红素,而易在小肠被重吸收,从而增加了肠-肝循环,结果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出现黄疸。
[附]新生儿期黄疸的鉴别诊断
病 名黄 疸开始时间黄 疸
持续时间血清胆红素黄疸类型临 床 特 征生 理 性
黄疸生后2-3天约1周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溶血性及肝细胞性无临床症状新 生 儿
溶 血 症生后24小时
内或第二天一个月
或更长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溶血性贫血,肝脾大,母婴血型不合,严重者并发胆红素脑病母 乳 性
黄疸生后4~7天2个月
左右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无临床症状新 生 儿
败 血 症生后3~4天
或更晚1-2周
或更长早期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晚期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溶血性,晚期并肝细胞性感染中毒症状G - 6 -
PD 缺 乏生后2-4天12周或
更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溶血性贫血,常有发病诱因新 生 儿
肝炎生后数日~
数周4周或
更长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阻塞性及肝细胞性黄疸和大便颜色有动态变化,GPT升高,激素可退黄先 天 性
胆道梗阻生后1~3周持续升
高不退结合胆红素增高阻塞性及肝细胞性早期一般情况良好晚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
(二)临床特点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
(三)治疗
因本病血清胆红素很少升高达足以产生神经毒性的水平,故一般不必停喂母乳。若血清胆红素> 256.6μmol/L时,应停止母乳喂养2~4天,改用人工喂养。在暂停母乳期间,应将母亲乳汁吸出,以维持乳汁分泌,保证以后继续母乳喂养。
为减少肠壁吸收非结合胆红素,可口服10%活性炭溶液5ml,每小时1次;琼脂125~250mg/次,每天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