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儿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无气以动,轻手扪之不热,重按至筋骨亦不热,不轻不重,在轻手重手之间,过夜尤甚,此热在肌肉,即脾热也。古法实热则主调胃承气汤(如大黄、芒硝、甘草三味),虚热则主补中益气汤(如人参、黄 、白术、升麻等十味)。
〔真按〕泻脾之热,实者只用生黄芩一钱,生白芍一钱,生甘草梢五分;虚者只用鲜竹茹钱半,生白芍一钱,云茯苓钱半,白通草三分,为剂。
《伤寒杂病论》(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小儿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无气以动,轻手扪之不热,重按至筋骨亦不热,不轻不重,在轻手重手之间,过夜尤甚,此热在肌肉,即脾热也。古法实热则主调胃承气汤(如大黄、芒硝、甘草三味),虚热则主补中益气汤(如人参、黄 、白术、升麻等十味)。
〔真按〕泻脾之热,实者只用生黄芩一钱,生白芍一钱,生甘草梢五分;虚者只用鲜竹茹钱半,生白芍一钱,云茯苓钱半,白通草三分,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