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李青原兄,病伤寒头痛,项强背板,一身尽痛,甚恶寒而不甚发热,自服发散药无汗。予诊之,见其脉浮而弦,甚知其素来阴虚,不能作汗,以九味羌活汤去生地、黄芩,加当归八钱,一服得透汗而解。方本景岳归柴饮,景岳专用柴胡,只治少阳症,不能治太阳症,特变而通之。陶节庵九味羌活汤治江南伤寒最好,江南无正伤寒,不能用麻黄汤也。或议其黄芩、生地,不应见而用凉,然已见口渴欲饮,用之有效,否则不妨易之。予自治李青原后,每遇伤寒夹阴虚者,即以节庵景岳法参用,去芩、地,加当归,少则五钱,多至一两,无不得汗而解,三载以来取效不下数十人。然则斯法亦殆可传也。
凡发散药,太阳经居多,阳明经则白芷、葛根、升麻三味,少阳经则柴胡一味。仲景小柴胡汤为少阳症而设也。疟症不离乎少阳,今人用小柴胡汤治疟症,未尝不可,乃景岳五柴胡饮及正柴胡饮,皆用柴胡,太阳伤寒恐不能散邪而反引入少阳也。至叶天士治疟症,则又戒用柴胡,更不可解。今吴人患疟不敢少用柴胡,以致缠绵日久,甚有死者,皆其遗祸也。景岳名家,叶氏亦医中翘楚,一则重柴胡如此,一则弃柴胡如彼,岂非偏之为害哉。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李青原兄,病伤寒头痛,项强背板,一身尽痛,甚恶寒而不甚发热,自服发散药无汗。予诊之,见其脉浮而弦,甚知其素来阴虚,不能作汗,以九味羌活汤去生地、黄芩,加当归八钱,一服得透汗而解。方本景岳归柴饮,景岳专用柴胡,只治少阳症,不能治太阳症,特变而通之。陶节庵九味羌活汤治江南伤寒最好,江南无正伤寒,不能用麻黄汤也。或议其黄芩、生地,不应见而用凉,然已见口渴欲饮,用之有效,否则不妨易之。予自治李青原后,每遇伤寒夹阴虚者,即以节庵景岳法参用,去芩、地,加当归,少则五钱,多至一两,无不得汗而解,三载以来取效不下数十人。然则斯法亦殆可传也。
凡发散药,太阳经居多,阳明经则白芷、葛根、升麻三味,少阳经则柴胡一味。仲景小柴胡汤为少阳症而设也。疟症不离乎少阳,今人用小柴胡汤治疟症,未尝不可,乃景岳五柴胡饮及正柴胡饮,皆用柴胡,太阳伤寒恐不能散邪而反引入少阳也。至叶天士治疟症,则又戒用柴胡,更不可解。今吴人患疟不敢少用柴胡,以致缠绵日久,甚有死者,皆其遗祸也。景岳名家,叶氏亦医中翘楚,一则重柴胡如此,一则弃柴胡如彼,岂非偏之为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