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此症人以为大肠燥也,谁知是肺气燥乎,盖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 而肾经之水,仅足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涧哉, 方用
熟地 元参( 各参两) 升麻( 叁钱) 火麻仁( 壹钱) 牛乳( 壹碗)
水二碗,煎六分,将牛乳同调服之, 一二剂必大便矣。
此方不在润大肠而在补肾及清肺,夫大肠居于下流,最难独治,必须从肾以润之, 从肺以清之,启其上窍,则下窍自然流动通利矣, 此下病上治之法也。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此症人以为大肠燥也,谁知是肺气燥乎,盖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 而肾经之水,仅足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涧哉, 方用
熟地 元参( 各参两) 升麻( 叁钱) 火麻仁( 壹钱) 牛乳( 壹碗)
水二碗,煎六分,将牛乳同调服之, 一二剂必大便矣。
此方不在润大肠而在补肾及清肺,夫大肠居于下流,最难独治,必须从肾以润之, 从肺以清之,启其上窍,则下窍自然流动通利矣, 此下病上治之法也。